首页 > 媒体吉农 > 正文

大江南北打造蓝莓产业链

2018-12-24    责任编辑:胡鑫 点击:[]


12月23日,吉林日报亲历者说栏目以《大江南北打造蓝莓产业链》 为题,对我校吴林教授进行了采访报道。

大江南北打造蓝莓产业链

口述人:吴林

本报记者 黄纯

口述史主人公:吴林,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省蓝莓研究中心主任,省蓝莓产业化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蓝莓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吉林省普蓝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秘书长,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蓝莓项目执行专家。主持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等项目20余项,总计承担项目70余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授权专利20余项。2006年、2016年先后获得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等荣誉称号。

 

1970年我出生在靖宇县。1978年,当共和国改革开放嘹亮号角吹响的时候,我刚读小学二年级。随着1977年高考的恢复,教育界转入正轨,我恰恰赶上了好时候,和哥哥姐姐们比,我是一名幸运儿!

 

那时同学们都要谈论理想是什么,我说要当科学家,其实年幼的我根本不知道科学家的真正意义,可能觉得“高大上”吧。带着理想读书,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比较稳定。1988年,我参加了高考,以第一志愿考取了吉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时逢改革开放10年,吉林农大建校40年。那个年代大学招生不多,能从山沟里考上大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如愿以偿,实现了人生第一次跨越。

 

当时农大全校大概不到3000人,果树专业只有27人。从山沟走进省城,一切都是新鲜的。入学后的新生见面会让我深有感触。开学季正是果满枝头的时候,当时,老师带着我们去果树基地品尝各种水果。让我感到神奇的是,平时吃的水果,在老师们那里有说不完的学问。这次“师生面对面”的“品尝课”,更坚定了我学习果树专业的信心。

 

大学期间我努力向上,1991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综合成绩全班第一,成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

 

1994年,我考取了本校郝瑞教授的研究生,从此与蓝莓结缘。他是中国蓝莓研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蓝莓之父”,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所做所为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学业和事业。研究生面试后他就让我提前进入了实验室,从师母陈慧都教授手把手教会我做组培育苗开始,到后来栽培、生理、品质评价、市场营销和产业经济研究,我都亲身经历了,这也培养了我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研究和推进蓝莓产业化的能力与信心。两位恩师把我领进了蓝莓世界的大门,并像栽培蓝莓那样培育我,让我收获多多。

 

1998年底,改革开放20年时,我申报的公派留学项目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2000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波兰,是第一个被波兰教育部认可的硕士学历的中国留学生。在波兰华沙农业大学,我结识了导师KazimierzPliszka博士,也是我的另一位恩师。

 

KazimierzPliszka博士时任国际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主席,是当时国际上最权威的蓝莓专家,也是公认的“波兰蓝莓之父”。在他的基地育种区,这位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胸怀的大专家,给我讲了许许多多的育种细节,言传身教,并说所有资源我都可以带走,品种和资源可以共享,这是我不敢想像的。要知道,当时我们国内蓝莓品种只有三十几个,育种还没有开始。2001年2月底回国时,我几乎扔掉了所有衣物,而带回来的是100多公斤的“意外收获”,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有了很好的育种资源,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蓝莓品种过百。

 

留学波兰一年,导师对我的影响不仅仅在蓝莓科研上,更有产业化思维的培养。

 

回国后,我继续在母校园艺学院任教,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从事蓝莓品种、栽培及产业研究。

 

我是遇到感兴趣的事就会疯狂去做的人,也是吉林农大“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理念的忠实践行者。在科研实践中,除了品种选育外,多数工作都围绕应用基础进行,这些年,我共收集保存蓝莓、树莓、黑加仑、红穗醋栗、花楸、醋栗、唐棣等小浆果优良品种资源500余份,建立了国内品种最全的小浆果品种资源圃。在此基础上,我还做了农残检测与安全生产、市场营销、物流、贮藏加工、信息技术与物联网、产业经济等研究,有了校内外和国内外广泛的合作伙伴。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全产业链的系统研究,这也为成立企业进行企业化运作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承担了政府间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星火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7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论著200余篇,审定品种20余个,制定标准7项,取得专利20余项,出版了《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研究》《中国蓝莓35年——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等代表论著。因为成绩突出,成为农大唯一一个经历了晋升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三次破格的人。这该是学校对我工作的一种认可吧。

 

2004年,我作为主要策划、投资和经营者,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蓝莓研究与推广的企业,落户于长春高新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2008年企业转让,收益虽不算大,也是赚得了第一桶金。

 

当然,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的初衷,蓝莓产业梦还没有完全实现。经过市场调研,我发现国内很多地区想发展蓝莓产业,但又没有很好的本地化品种、苗木和技术。于是,从2008年起,我开始在大江南北多个省份进行研究、布局和产业化推进。目标只有一个,把蓝莓种到国内更多地区去。

 

2013年,我作为牵头人,携手吉林农大、沈阳农大、东北农大的数位蓝莓业界专家,在长春建立了吉林省普蓝高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在普蓝高科的倡导下,先后成立了“吉林省蓝莓研究中心”“吉林省蓝莓产业化创新团队”,吸纳了包括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四川农大、湖南农大、湖北省农科院、山东理工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位专家教授,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协同创新创业;以吉林为基地建设蓝莓品种资源库,不仅储存了200余个蓝莓品种,还与波兰华沙农业大学和波兰园艺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20余个蓝莓新品种,共同开展种植技术研究,协同推进产业升级;与吉林大学合作,共同开展秸秆生物降解替代草炭研究,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吉林、山东、湖北、湖南、浙江、云南六省建立12个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全国范围的技术研发、集成和产业推广。本着“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东北到西南、纵贯全国的产业布局,“蓝莓产业生态系统”初具雏形。

 

2014年,普蓝高科的发展模式得到科技部的认可,并批准其作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蓝莓产业项目承担单位,指导和服务全国蓝莓产业的发展。普蓝高科的发展也得到了风险投资认可,2016年获得国有吉林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产学研基金股权投入,2018年获得二次融资支持。

 

如今,分布在各省的12个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3000多亩,带动种植3万亩,资产总额约2亿元。目前,我省的靖宇基地、湖南的长沙基地、湖北的安居基地已分别被当地政府确定为蓝莓种苗繁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并给予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支持。由我们提供种苗和技术的湖北襄阳佰蒂公司2015年已成为国内首个新三板上市的蓝莓企业。

 

蓝莓是引进的树种,十年树木。如今普蓝高科已经走过五个年头,实践证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国家近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并支持科技人员创业创新,我们走在了前面;国家提出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我们也具备这些特质,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我们的企业叫“普蓝高科”,一个公众号叫“普蓝花开”。我们始终坚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政策,有我们的技术优势、品种优势、全产业链的研究和推广优势,一定能汇成一个大优势,并带动企业实现大发展,助推全国蓝莓科研上水平。“小蓝莓,大产业”,我们会以对蓝莓的坚守,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蓝莓人、“普蓝高科”人的力量。

 

后记:

 

从走出山沟上大学到留校任教、跟师读研、出国留学,从普通助教到高级教授,从基础研究到与产业对接,吴林学研并举、探索求证,孜孜拼搏几十年,为繁荣果树研究事业和发展蓝莓产业甘愿奉献青春年华,作出了突出贡献。采访吴林,他谈的更多的是心中的感恩,学业的收获,团队的追求,“三农”的发展,做大做强产业的展望……在他的身上,彰显了新时代专家学者的责任与担当、当代企业家的胆识与胸怀!

 

口述人:吴林

本报记者 黄纯

口述史主人公:吴林,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省蓝莓研究中心主任,省蓝莓产业化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蓝莓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吉林省普蓝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秘书长,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蓝莓项目执行专家。主持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等项目20余项,总计承担项目70余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授权专利20余项。2006年、2016年先后获得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等荣誉称号。

 

1970年我出生在靖宇县。1978年,当共和国改革开放嘹亮号角吹响的时候,我刚读小学二年级。随着1977年高考的恢复,教育界转入正轨,我恰恰赶上了好时候,和哥哥姐姐们比,我是一名幸运儿!

 

那时同学们都要谈论理想是什么,我说要当科学家,其实年幼的我根本不知道科学家的真正意义,可能觉得“高大上”吧。带着理想读书,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比较稳定。1988年,我参加了高考,以第一志愿考取了吉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时逢改革开放10年,吉林农大建校40年。那个年代大学招生不多,能从山沟里考上大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如愿以偿,实现了人生第一次跨越。

 

当时农大全校大概不到3000人,果树专业只有27人。从山沟走进省城,一切都是新鲜的。入学后的新生见面会让我深有感触。开学季正是果满枝头的时候,当时,老师带着我们去果树基地品尝各种水果。让我感到神奇的是,平时吃的水果,在老师们那里有说不完的学问。这次“师生面对面”的“品尝课”,更坚定了我学习果树专业的信心。

 

大学期间我努力向上,1991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综合成绩全班第一,成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

 

1994年,我考取了本校郝瑞教授的研究生,从此与蓝莓结缘。他是中国蓝莓研究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蓝莓之父”,为人正直、治学严谨,所做所为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学业和事业。研究生面试后他就让我提前进入了实验室,从师母陈慧都教授手把手教会我做组培育苗开始,到后来栽培、生理、品质评价、市场营销和产业经济研究,我都亲身经历了,这也培养了我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研究和推进蓝莓产业化的能力与信心。两位恩师把我领进了蓝莓世界的大门,并像栽培蓝莓那样培育我,让我收获多多。

 

1998年底,改革开放20年时,我申报的公派留学项目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2000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波兰,是第一个被波兰教育部认可的硕士学历的中国留学生。在波兰华沙农业大学,我结识了导师KazimierzPliszka博士,也是我的另一位恩师。

 

KazimierzPliszka博士时任国际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主席,是当时国际上最权威的蓝莓专家,也是公认的“波兰蓝莓之父”。在他的基地育种区,这位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胸怀的大专家,给我讲了许许多多的育种细节,言传身教,并说所有资源我都可以带走,品种和资源可以共享,这是我不敢想像的。要知道,当时我们国内蓝莓品种只有三十几个,育种还没有开始。2001年2月底回国时,我几乎扔掉了所有衣物,而带回来的是100多公斤的“意外收获”,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有了很好的育种资源,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蓝莓品种过百。

 

留学波兰一年,导师对我的影响不仅仅在蓝莓科研上,更有产业化思维的培养。

 

回国后,我继续在母校园艺学院任教,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从事蓝莓品种、栽培及产业研究。

 

我是遇到感兴趣的事就会疯狂去做的人,也是吉林农大“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理念的忠实践行者。在科研实践中,除了品种选育外,多数工作都围绕应用基础进行,这些年,我共收集保存蓝莓、树莓、黑加仑、红穗醋栗、花楸、醋栗、唐棣等小浆果优良品种资源500余份,建立了国内品种最全的小浆果品种资源圃。在此基础上,我还做了农残检测与安全生产、市场营销、物流、贮藏加工、信息技术与物联网、产业经济等研究,有了校内外和国内外广泛的合作伙伴。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全产业链的系统研究,这也为成立企业进行企业化运作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承担了政府间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星火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7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论著200余篇,审定品种20余个,制定标准7项,取得专利20余项,出版了《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研究》《中国蓝莓35年——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等代表论著。因为成绩突出,成为农大唯一一个经历了晋升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三次破格的人。这该是学校对我工作的一种认可吧。

 

2004年,我作为主要策划、投资和经营者,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蓝莓研究与推广的企业,落户于长春高新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2008年企业转让,收益虽不算大,也是赚得了第一桶金。

 

当然,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的初衷,蓝莓产业梦还没有完全实现。经过市场调研,我发现国内很多地区想发展蓝莓产业,但又没有很好的本地化品种、苗木和技术。于是,从2008年起,我开始在大江南北多个省份进行研究、布局和产业化推进。目标只有一个,把蓝莓种到国内更多地区去。

 

2013年,我作为牵头人,携手吉林农大、沈阳农大、东北农大的数位蓝莓业界专家,在长春建立了吉林省普蓝高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在普蓝高科的倡导下,先后成立了“吉林省蓝莓研究中心”“吉林省蓝莓产业化创新团队”,吸纳了包括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四川农大、湖南农大、湖北省农科院、山东理工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位专家教授,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协同创新创业;以吉林为基地建设蓝莓品种资源库,不仅储存了200余个蓝莓品种,还与波兰华沙农业大学和波兰园艺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20余个蓝莓新品种,共同开展种植技术研究,协同推进产业升级;与吉林大学合作,共同开展秸秆生物降解替代草炭研究,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吉林、山东、湖北、湖南、浙江、云南六省建立12个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全国范围的技术研发、集成和产业推广。本着“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东北到西南、纵贯全国的产业布局,“蓝莓产业生态系统”初具雏形。

 

2014年,普蓝高科的发展模式得到科技部的认可,并批准其作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蓝莓产业项目承担单位,指导和服务全国蓝莓产业的发展。普蓝高科的发展也得到了风险投资认可,2016年获得国有吉林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产学研基金股权投入,2018年获得二次融资支持。

 

如今,分布在各省的12个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3000多亩,带动种植3万亩,资产总额约2亿元。目前,我省的靖宇基地、湖南的长沙基地、湖北的安居基地已分别被当地政府确定为蓝莓种苗繁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并给予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支持。由我们提供种苗和技术的湖北襄阳佰蒂公司2015年已成为国内首个新三板上市的蓝莓企业。

 

蓝莓是引进的树种,十年树木。如今普蓝高科已经走过五个年头,实践证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国家近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并支持科技人员创业创新,我们走在了前面;国家提出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我们也具备这些特质,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我们的企业叫“普蓝高科”,一个公众号叫“普蓝花开”。我们始终坚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政策,有我们的技术优势、品种优势、全产业链的研究和推广优势,一定能汇成一个大优势,并带动企业实现大发展,助推全国蓝莓科研上水平。“小蓝莓,大产业”,我们会以对蓝莓的坚守,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蓝莓人、“普蓝高科”人的力量。

 

后记:

 

从走出山沟上大学到留校任教、跟师读研、出国留学,从普通助教到高级教授,从基础研究到与产业对接,吴林学研并举、探索求证,孜孜拼搏几十年,为繁荣果树研究事业和发展蓝莓产业甘愿奉献青春年华,作出了突出贡献。采访吴林,他谈的更多的是心中的感恩,学业的收获,团队的追求,“三农”的发展,做大做强产业的展望……在他的身上,彰显了新时代专家学者的责任与担当、当代企业家的胆识与胸怀!

 

上一条:在黑土地上播种希望——吉林农业大学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秘              下一条:夯实教育根基 培育足球人才——吉林农业大学国际足球教育学院走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