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定位

学校概况

校      训

明德崇智 厚朴笃行

校      风

艰苦建校、严谨治学、求实创新、锐意进取

发展思路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以师生为中心,遵循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人才队伍为支撑,以争创一流为导向,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奋力夺取国际知名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新胜利。

发展目标

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到建校100年时,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农业大学。

——在办学规模方面,要合理确定在校生规模。稳定本科生规模,保持在18000人左右;扩大研究生和留学生规模,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国际学生规模达到300人左右;在籍函授生规模保持10000人以上。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立德树人理念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科建设方面,要构建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农为主的多科性学科布局,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协调、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相促进,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科体系,力争实现部分学科排名有明显提升。

——在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方面,要强化协同创新,促进资源共享;要培育创新团队,搭建创新平台,攻关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要创新社会服务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推广能力,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实现新突破。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增强中青年骨干学术创新和教书育人实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人才队伍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要以更加开阔的全球化视野审视自身发展,不断拓展对外交往渠道,打造高质量的国际(地区)合作平台。以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学生教育、高水平智力资源引进及援外工作为重点,加快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学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强化文化育人功能,促进传统文化、农苑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推进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的交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把学校建成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综合体制改革方面,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力争在教学、科研、学科、人事、财务、资产、后勤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切实激发学术活力、管理活力与创新活力,构建与国际知名高水平农业大学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扎实、素养优秀、专业精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国际学生教育,适度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学科结构定位:以农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经、教、艺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吉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成为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推广服务基地。

主要任务

在未来发展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高水平农业大学,怎样建设高水平农业大学”这一重大课题,着力在挖潜力、增活力、强内力、壮实力、提效力上下功夫,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科技创新的支撑地位、人才资源的优先地位、社会服务的优势地位、办学条件的保障地位、改革创新的先导地位、开放办学的战略地位、文化建设的引领地位、党建工作的统领地位,大力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